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实践探索

行业动态

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实践探索

发布:2021-04-08 12:41:25 浏览:2304

       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实践探索。论坛是较早出现的社交媒体之一,国内不少档案网站都曾经尝试过开设论坛,其中档案界网站建设的档案论坛影响力较大。档案界论坛开通后,用户参与度提高,在部分用户的支持下创办了《档案界》、《档案工作》、《外国档案工作》三本电子杂志,这三本杂志的主编和参与人员均是论坛的核心会员,形成了以“档案界论坛”为主要特色的档案学术文化虚拟社区。这样网站的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也能够及时地就档案网站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出建议,甚至参与资源建设。例如,我国著名档案学家何鲁成之子在台湾通过档案界论坛看到了关于其父前半生在中国大陆时期的介绍,他立即撰写长篇文章《我的父亲何鲁成和他走过的中国》,弥补了档案学界对其的研究空白。然而,随着3G/4G技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普及,该论坛信息由每天100 条降至40 条。笔者认为未来应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开发手机应用,在新的平台上盘活现有信息资源。

       微博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是自建微博平台,二是在商用微博平台上建立微博账号。档案部门自行设计、运行的微博平台比较少见,例如笔者参与设计的“档案界微博”。该微博开通于2011年,目的是凝聚会员人气,提高论坛活跃度。它与网站、论坛共用一个管理平台,所有论坛会员无需注册,可直接登录微博。并根据需要,增减微博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自建微博功能单一,投入较大,使用率低、用户少,且需专业人员构建维护。商用微博则不同,具备@功能、微博短信提醒、微话题、微群、微访谈、微盘、直播、微应用等功能,且维护成本较低,用户数量众多。从档案界自建微博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受会员圈子的限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建议档案网站可以选择与商用微博合作,以解决档案网站与第三方平台的对接问题。

       档案网站借助微信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其核心不是平台技术,而是信息内容。受阅读终端和移动网络等客观条件限制,通过微信提供的档案信息内容不同于传统档案网站,必须在对档案用户需求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专题或社会焦点,对馆藏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制作适合微信传播特点的档案信息编研成果。例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与档案部门合作开通了“焦裕禄档案资料”专题微信公众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首先,该微信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积极主动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次,整合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级档案馆、兰考焦裕禄纪念馆以及网上相关资源,根据档案资料属性特征进行分类编排、深度标引,形成档案文化产品,并在党委政府及档案网站首页设置二维码链接入口,方便用户使用。

>>> 查看《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实践探索》更多相关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phpweb.com.cn/news/html/25103.html

赶快点击我,让我来帮您!